04′26″
东方新闻眼

视频 | 从权宜之计到长期战略 出口转内销如何破局?

东方新闻眼

看看新闻Knews记者 应冠文  陈玮

2025-05-11 19:26:06

为帮助外贸企业缓解关税政策带来的压力,近来上海不少商场陆续开辟外贸优品专区,引爆市民抢购热潮,不少商家短期内就可以将积压库存清零。


而在清库存之余,这些外贸企业也在思考接下来如何转型发展,从权宜之计到长期战略,出口转内销需要“全新打法”。



早上商场刚一开门,这家水壶水杯生产厂家的销售负责人翁有根就忙得不可开交。翁先生告诉记者,原本厂里的产品70%都出口到国外,每年出口量在2亿元人民币左右,其中出口美国的占到两成,其次是东南亚等地区,而一些代理商又是从东南亚将商品再进口到美国,关税摩擦不可避免给企业带来影响。


好在这次展销会,解了企业燃眉之际,按照目前的销售情况测算,大概20来天就能清掉库存,不过,“出口转内销”要真正转起来,后面的路仍需摸索。



翁有根说,这次展销场地费是减免的,但往后真的要入驻商场,租金、物业费都是门槛。另外,由于多年来深耕外贸出口,他们对国内销售和品牌运维的基础几乎为零,招人、组团队也迫在眉睫。


好在这几天,不少商场前来接触,表示希望引入他们的品牌,并承诺可以和现在的展销会一样提供政策支持,逐渐让他找回信心。



一家外贸鞋厂的厂长李凤则告诉记者,整个公司一个月固定支出要40万元,关税调整后,订单被取消,营收几乎被按下暂停键。为了快速转内销,公司不仅来展销会摆摊,在电商平台也注册了商铺。


这次线下试水成绩不错,更重要的是,让企业意识到,国内外市场产品标准不同、消费者喜好也不同,比如,美楦的鞋子都比较长比较瘦,国内的鞋子要偏短一点,同时,国内消费者,对舒适度要求比较高,后续生产他们也会进一步调整,以更好适应国内市场需求。



这家销售黄鱼的厂家,更是在几天时间里就卖掉了原来一年的出口量——5万吨黄鱼。这两天卖的黄鱼已经不是库存,而是新鲜打捞的。看到国内旺盛的需求,企业已经在物色实体店铺,打算彻底转向内销。


不过,不论是进驻线下实体店还是线上运营,团队搭建、进场费、租金等各项费用支出,都是外贸企业在出口转内销过程中要面临的问题。商场方面表示,目前,已经有一些外贸商来洽谈实体店的入住,他们将推出一些针对性扶持政策,并通过专业的指导团队帮助企业落地转型,实现可持续发展。



无论“从0到1”的突破有多难,有企业的创新韧性,再加上市场的巨大潜力、政策的精准扶持,希望的种子已经在国内市场的沃土中生根发芽。

编辑: 张蕴昆
责编: 周缇
相关推荐

暂无列表

全部评论

8
暂无评论,快来发表你的评论吧
APP 内打开
打开看看新闻参与讨论